31【大脑是CPU不是硬盘】——L姐说【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

Hello,大家好,我是L姐,一枚心理年龄永远18始终关注自我成长,又在臭美的道路上努力狂奔的大学老师。很开心在这里与你遇见~

昨夜,L姐为了给女儿填写综合素质平台材料,晚上10点半才上床,辗转反侧,头沉眼痛,依然睡不着,L姐失眠了。大脑里不断闪现出各种大大小小的思绪,专注呼吸,正念冥想,可仍然无法入睡。L姐反思后获得了两点认识:1)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的睡眠作息,已经固化的生物钟一旦被侵犯,身体都要起来呐喊反抗;2)白天清空大脑非常重要,有助于优质睡眠。

今天呢,我们就来谈谈大脑的特性,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大脑,管理事件,优化睡眠。首先,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让我们认知到要事第一,优先做要事,并且要专注做,做到极致。史蒂芬柯维也建议我们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件,从而降低紧急事件出现的频率。这是时间管理的核心精髓,但它们是理念,如果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眼下的事情都做不完,又何谈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呢?接下来,L姐会和小伙伴一起学习如何将时间管理的核心精髓理念,一步一步通过可靠的工具与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具体生活中。

回到L姐失眠的场景中,L姐的大脑思绪纷繁,不断蹦出各种念头,由于白天有些事情没有完成,胸口总觉得堵着一团气,呼吸不那么顺畅,隐隐地感到焦虑,如此的恶性循环,L姐彻底失眠了。这个过程是大脑特性的完美展示。大脑最硬核的特性是什么呢?大卫艾伦在他所写的3本书《搞定1》、《搞定2》、《搞定3》中形象地揭示了我们人类大脑的硬核特征:大脑是CPU,不是硬盘。

当我们用大脑来记忆需要做的事情,只要有事情没有完成,就会引起大脑的关注,让我们产生焦虑。大脑不容易记住细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已经很好的告诉我们,大脑对细节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模糊。如果是不着急的事情,随着需要做的事情不断涌现,我们就很容易忘记那些不着急的事。这就是我们大脑的特点导致的必然结果。大脑不是用来记忆的,是用来思考的。

倘若你用大脑来记忆所有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出现顾此失彼,忘记做事,做着一件事情,有会分心想着另一件事情,永远处于忙碌焦虑的状态。因此,大卫艾伦建议我们要活在当下,专注做事。如何能够做到专注做事不分心呢?叶老师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管理事件,不能靠大脑记忆,需要靠另一个系统——把事件记录下来,也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大智慧。把事件记录下来,可以用纸和笔,可是传统的纸笔记录,不容易保存,容易丢失,也不方便携带,在这里建议小伙伴善用现代工具,比如手机App。你可以尝试一下,把所有想到的事情、念头记录下来,大脑就会有种瞬间释放内存的轻松感,焦虑自然会降低或消失。听到这里,小伙伴也许会小鸡啄米似的频频点头,我就是每天都把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每天都有完不成的事情,还是感到挫败和焦虑。嗯嗯,小伙伴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已经在非常认真地听了。记录下来,清空大脑是解决焦虑的第一步,此后还需要对记录下来的事件进行分类,还记得德鲁克建议我们优先做要事么?对记录进行分类后,我们才会知道哪些是要事。

当你随时随地利用现代工具,记录你大脑闪现的念头,你的大脑就会非常轻松,也会释放很多精力用来思考,这种感觉真是爽到爆,小伙伴也来试一试吧?最后,L姐要分享一个运用现代工具随时记录的经验教训,即一定要尽力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L姐昨夜失眠的主要原因就是白天我并没有随时记录清空大脑。诚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螺旋上升的,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反思,找到问题所在,提出修正方案,然后去行动。L姐在这里也做个公开承诺,随时记录清空大脑,一定内化为我的肌肉反应,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思考功能。与小伙伴共勉哦。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大脑神经学的特点,推荐看《大脑的奥秘》这本有趣的书籍。

感谢你今天的陪伴,明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对记录下来的事件进行分类,我们明天再见~

P.S 细心的小伙伴,听了叶武斌时间管理100讲的小伙伴,会发现L姐的第5讲和叶老师原有顺序不符,我简单说一下原因,在对100将做了逻辑上的重新梳理后,L姐的思路是早起(创造自己的时间)—反思日记(灵魂)—晨跑(身体)—睡眠(体力)—冥想(大脑)—情绪(精力润滑剂),然后再接序叶老师原来的课程顺序哦~ 本次对应的是【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的5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