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是一年当中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吃过早饭后,男人们最先开始忙碌起来,在杂物房内搬出休息了一年的梯子,从灶君开始贴对联。
儿时,李海爸爸常常考验李海李江兄弟俩:“来来来。你兄弟俩读一下这副对联。”李江一马当先:“举步出~额!什么?方方利,招财入户~额!什么?什么?通。”
李海妈妈和姐姐李河在水井旁,一边拔鸭毛一边笑:“读书不够用功呀,阿海来试试!”妈妈考验道,“招财入户路路通,举步出門方方利。春迎!”李海流畅的读完。
爸爸却纠正道:“错了,错了,读对联记住‘仄起平收,仄右平左’仄声是声调中的第三、第四声,平声是声调中的第一、第二声,正确的读法是‘举步出門方方利,招财入户路路通。横批:迎春。”兄弟俩算是受教了。
贴完对联后,从厨房到楼顶再扫一遍,这是今年最后一处扫地,下次扫地,就要到明年年初三扫净屋子迎财神了,贴上了新对联的房子焕然一新,像是换上了新衣服。另一边,妈妈和姐姐准备的三牲也好了,奉在灶君台下,等候着去祀坛、宗祠参加祭祀活动。
冬季的田野上,一片黢黑,煤油灯、手电的火光随着风和步伐摇曳着、晃动着,火光一路排到祀坛,像是一条在挪动的火龙,这条火龙正被前方一个巨大的火光吸引着。
不远处“嘭”的一声巨响把整个田野照亮,绚烂的烟火褪去后田野又回归了黢黑。“这么早!”“是,大家都怎么早!”“着时(刚刚好)!”
来往的人流,不管认不认识、熟络不熟络、尽管在这么黢黑的夜里,未见其人只听其声,也要搭上几句问早,这似乎是村里人约定俗成年三十晚祭祀和年初一早祭祀的最虔诚的问候,不管多晚,切忌提晚。
年三十晚祭祀结束回家吃团圆饭,饭后,李海爸妈准备着明早祭祀的三牲,而年初一早祭祀的三牲必须是鸡。
这时最兴奋的当属孩子们,“看这边,那个烟花是紫色的。”“看那边!那个烟花真大。”“快看那里!”“那里那里?”烟花目不暇接,转头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烟花熄灭的速度,烟火稍纵即逝时才听到爆炸的声音。
玩的最多是火花筒和火箭炮(窜天猴),火花筒一卷八支,每支长一米二,六十发(实际大概是四十发左右)点着引线向着天空,筒口喷发烟火;火箭炮一盒六包,一包八支,点燃升空爆炸,这两类因性价比高又极具趣味性深得孩子们青睐。
放完鞭炮,穿上新衣服,在床底下放一双新鞋子,躺在床上闭起双眼,翻来覆去,毫无困意,一则灯火通明,二则爆竹声声,三则兴奋度太高期待明天得到来。
整个村子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烟花爆竹声起起伏伏,打破了村子以往夜间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