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同事跟我分享他的一个家长的视频号。我点开一看,视频号里是清一色的油画,主要是一些风景油画。关于绘画我是一点儿都不懂,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画挺不错的,从博主的视频也可以看出主人对绘画的热爱。
接着就聊到孩子,孩子是班里的后进生。同事说,这位家长在天津做生意,孩子基本不会过问。同事和家长是老乡,也和老师深入交流过,但基本不提孩子,而是大聊特聊书画(同事擅长书法),同事对这位家长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和我探讨。
这位家长的做法首先给我提了一个醒,作为父母,至要莫如教子,没有什么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再回到这位家长,其实,这位家长的做法和选择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这样只生不教的人存在的。这些人当中,有的是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无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人意识不到位,觉得赚钱比教育子女重要,更留恋外面的花花世界;有的人专注于自己的自我成长或享受,忽略孩子的教育……总之,各有各的原因,但结果是都耽误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对这种做法肯定是深深地不认同,但也不得不接受。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他的道理,这才造就事物的多样性,人也是这大千世界的一份子,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觉得教育很重要,但是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首先,我们只能吸引想改变的、会认可你的这一部分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只能唤醒,只能影响。邓老师曾说过,不要有让家长和学生感恩我们的心理。是的,“圣母心”不可有,我们终归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之路很长,在他的人生长河中,或许不是难么重要。当然这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