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南来北往”热播,吸引了不少人,网络上几乎到处都是讨论的声音。
除去感叹剧情的跌宕起伏,也感受到了列车上乘警的辛苦。笔者有个战友曾在铁路公安处工作经年,时常会讲些他们破案的往事,也说过过许多抓捕的惊险瞬间,说实话,列车上因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破案确实不易,所以,还是要为“南来北往”的铁路乘警、刑警赞一声!
过去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其实,严格的说,他们比地方警察管的似乎更宽泛些,因为他们管理是随着铁路线儿走。只要是铁路发生的案件,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他们的权限范围,而中国,哪里没有铁路那?所以,破案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南来北往”电视剧的热播,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眼球儿,因为他们都是乘车人,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每天乐此不疲,追剧成了常态。前一段时间,因为人在外地,有好几集没能看到,回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看,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部电视剧,首推汪新(白敬亭饰)这个角色。他确实演的好自身条件也蛮符合一个青年警察的描写。
这个人物心胸开阔,工作热情积极,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是警校毕业,自然破案的方法和手法和那些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老警察有所不同。
师傅无缘无故整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徒弟却甘心忍受却为了学习到师傅的本领,依然忍辱负重,即便恋情被百般阻挠,但为了工作,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依然无怨无悔一让再让,宁可受辱也不退让,真让人佩服。
即便是在派出所工作的那段时间,明摆着就相当于流放一样,他还是认真工作,破获许多的案件,就为了不给师傅丢脸,让人相当感动,笔者认为这个角色的设定相当真实,而且必定有原型可依,确立了铁路警察的光辉形象。
当然,这样的形象也美化了汪新,但却丑化了马奎。
马奎是个老警察,却因为个人原因,屡屡难为自己的徒弟,难为自己的女儿。尤其是对徒弟汪新,怎一个“整”字了得!
一个有着充分觉悟的老刑警,竟然为了出自己心中的那口“历史”恶气,竟宁可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老姑娘,也不让她跟自己情投意合青梅竹马的情人结婚。“找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找汪新”!一个老警察,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心胸怎会如此狭隘,报复心咋会这么强?
文革时期,公检法早已砸烂,先不说有没有法律可依,单就马奎因为执行任务追小偷儿造成死亡被判刑十年就完全不可信……那都是改革开放后修改宪法.修改刑法,法律逐渐健全以后发生的事,以前根本不可能。
汪文革被抓捕的事也很可笑,他不是警察,在餐车抓小偷完全可以界定为见义勇为,即便小偷跳窗逃跑死亡,也可以说和他毫无关系。何况他还试图用手抓住小偷,只不过因为体力和火车飞驰没有救成,即便是现在,修改后的刑法也不至于有多大的罪过吧?。
可当时,他居然在看守所关了那么长时间,别忘了,他可是自首,本身又是是一个中风初愈的病人。退一万步讲,即便警察敢送,看守所也不敢收。
公安处长却说关了这么多天,就是为了给马奎出口气,难道为了在道义上惩罚他,而让法律成儿戏?
马燕儿辞职一段的描写儿,则更假。看看后来的东北都变成了啥样儿?就不说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整个供销系统都没了吧?还铁饭碗儿?还金饭碗儿?最后哪还有卖咸菜的副食店?从这点上说,马奎太短视?
凡此种种,电视剧中的细节,确实不容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