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爱人带回几张市图书馆的阅读分享卡片—— 这是馆内发起的阅读活动,只要读完 4 本书并提交分享卡,就有机会赢取精美奖品。这几张小小的卡片,意外地为我揭开了孩子世界里令人惊喜的一角。
我的两个孩子,在阅读这件事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作为母亲,我始终对老大的阅读习惯心怀愧疚。她5 岁那年,本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可当时我怀着老二,体力大不如前,又恰逢工作调动至城区学校,高强度的教学任务让我分身乏术。那段亲子共读的时光被迫中断,就差那 “临门一脚”,孩子的阅读习惯最终没能稳固养成,这成了我心底长久的遗憾。而老二则幸运许多,从他年幼时起,我便有意识地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后来从乡下接他回城时,正巧遇上附近的快乐书童分级阅读馆开业,我毫不犹豫地为他报了名。在专业绘本馆科学的阅读规划与悉心引导下,老二的阅读之路越走越顺。如今,他对书籍的热爱近乎痴迷,每天都缠着我为他朗读故事。近两年接触经典读物后,他的识字量突飞猛进,现在常常捧着书,虽然磕磕绊绊,却沉浸在自主阅读的快乐中。
话题转回阅读分享卡。昨晚,我正给儿子讲绘本时,女儿突然递来她制作好的卡片。仔细翻阅的瞬间,我不禁为之一震。平日里,女儿读的课外书不算多,但她对书籍的评价却精准而深刻。从封面设计的巧思、封底的留白意境,到插画风格的解读、故事情节的剖析,她都能侃侃而谈,见解之独到,连我都自愧不如。这些精彩的分享,值得与更多朋友交流探讨。
合上女儿的阅读分享卡,我的心绪久久难以平复。蔡志忠老师那句“你可以比自己想象的厉害 100 倍” 在脑海中不断回响。我们常说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即便对自己,我们的认知都难免存在盲区,更何况对孩子?成年人总习惯用固有的眼光去评判、甚至限制孩子的可能性,却忘了老子曾言婴儿最接近 “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或许比我们更能洞察世界的本质。就像陶行知先生在《小孩不小歌》中所写:
人都说小孩儿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你就比一个小孩子还更小!
这简短的几句诗,道破了教育的真谛:孩子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辽阔,他们的潜力如同深埋的宝藏,等待着被看见、被尊重、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