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毛
有一个故事很好玩啊,一名醉汉在夜晚的路灯下找他的钥匙。他知道自己把钥匙给丢在了街上某个黑暗的地方,可他却在路灯下苦苦寻找,因为那里有灯光。
我们对确定性的渴望使得我们追求看似安全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在灯下找钥匙。这一点跟我们上学时的做题很像,我们面对一道题不会,经常只会停留在固有的解题方法,而不会去想,我的这个思路是不是本就是错的。
我曾经也不喜欢学数学,但后来因为我做出来了一道很难的压轴题,从此我就爱上学数学了。
数学很有意思啊,只要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新学一个公式的时候,课本上从来都不是直接给你,而是前言引导你,自己推出来这个公式,这个过程还真的挺让人着迷的。
但做课后习题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公式不一定能用上啊!因为我们寻找的是循规蹈矩的公式、捷径和投机取巧。给了你一个明路,就不会想着能不能用其他路来走到同样的终点。
在学校里,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错误印象,即科学家们走的是一条通往电灯开关的坦途;只要学习某一门课程,掌握一种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及一条正确的公式,就能在标准化考试中正确回答问题。
教科书“经常忽略了可供人们选择的许多其他道路,人们所发现的许多错误线索,以及人们持有的许多误解”。
但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学校的教育不足以让我们身为一张白纸能在社会上等待他们给你公式!
也就有了很多学霸即使是名校毕业,在社会上也并没有快车道可以走。
不得不说,这正戳中了一些坐井观天的人们,因为自己是“癞蛤蟆”,就想去看看这些吃着教育红利长大的学霸们受苦的样子!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教育的意义是让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新的世界,而不是让你沉迷于爬上巨人的肩膀这个过程!
学霸们都能冒着风险爬到巨人的肩膀上,他们已经站在了足够高的高度,他们怎么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大学毕业就被大厂抢着要走、前五百强公司纷纷抛来橄榄枝、和同学一起合伙创业……
他们在社会上依旧优秀,只不过肯定有混得不好的,而“癞蛤蟆”们抓到了那几个漏网之鱼就大肆宣扬“应试教育无用!”“学习好的没用!”
你一旦听信了这些话,你就早会被社会淘汰的更快!
那应试教育究竟毁掉的是哪些人?
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毁掉的是那些试图走通往点灯开关之路的人。
爱因斯坦描述他自己的科学发现过程“我们的最终结果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他说,“但是,多年来在黑暗中寻找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理,强烈的欲望及自信和疑虑反复交替,直到打破僵局,真相水落石出。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才知道是什么感觉。”
在黑暗中是常态,若想去寻找开关的安全感不去忍受这段黑暗,那永远都不可能走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