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茨定律
面积S 触达距离D
①提高产品可用性中的效率指标,帮助用户更快速的完成某个操作或任务流
②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费茨定律的反向应用
③屏幕的边界“无限大“,更容易触达(如Mac系统)
2、米勒定律
7+-2法则(记忆容量规律),即人的短时记忆能力广度为7+-2个信息块
①分段记忆,信息分层
例如把手机号码分为3-4-4的规则来记忆
②导航和选项卡通常不要超过9个
a.可以通过聚合按钮来包容其他次要入口或子入口
b.移动端的标签栏一般不超过5个,选项卡一般不超过7个
c.如果有更多的选项可以左滑查看其他,或者点击右边的聚合按钮查看更多
③系列位置效应
大脑倾向于回忆起某件事的起始和末尾
开头、中间、结尾
3、席克定律
用户所面临的的选择数量越多,作出选择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①可以对选项进行同类分组和多层级分布
②减少选项并提供默认值,方便用户选择
a.让用户“不思考”就作出正确选择——无意识的行为惯性
b.例如:单选/复选框,用户一看就知道圆形是单选、方形是复选
③选项分类分层,信息区分主次
视觉优先级
④分步完成,分步显示
<任务流 操作感知>
a.分解复杂流程:让用户一步步操作,一个页面只做一件事的原则
b.场景细分:当用户填写表单时,先展示较少的可填项;能将信息整合为选项的,就千万别让用户输入,因为输入的时间成本较高且容易出错,开放的输入条件也不利于统计一些数据,所以通过固定的选项来约束用户的行为
4、接近法则(亲密性)
<视觉流>
我们通常把位置相对靠近的事物当成一个整体,用以引导用户的视觉流、便于用户对界面的解读
增强与区分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a.在列表界面,通过色块来区分大组,通过分割线来区分小组;或用留白来区分组
5、泰斯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这个复杂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就不能再简化了,只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通过技术手段将用户的复杂转移到技术实现上
①组合不可抛弃/删除的信息
②化繁为简
a.例如智能电视遥控器:把其他辅助功能的操作转移到显示器上
b.内容型产品的设计原理:沉浸式体验
6、奥卡姆剃刀原理
核心思想: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①先理解用户使用场景和行为
②视觉上的魅力:修剪设计中多余的元素、去除杂质。恰到好处的留白和清晰信息;设计需要从开始的发散,最终回归到克制
a.生活中的奥卡姆剃刀原理
像一种思维模型,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型
b.界面中的奥卡姆剃刀原理
1)优先展示重要功能
2)减少点击次数,给予合理的选项
3)外婆规则
各个认知层次的用户都能轻松地使用你的产品,说明产品的可用性和易学性非常强
用户的认知不同,保持同理心
7、新乡重夫:防错原则
用户在界面中发生的错误大部分是由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的,而不能认为是用户操作疏忽
在设计中要考虑防错机制,尤其是用户的操作具有毁灭性效果的功能时要有强提示和强确认,防止用户犯不可挽回的错误
①界面中的防错原则
比如在录入长表单中,前后端及时检测录入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而不是让用户写完所有表单再点击提交按钮后再告诉用户哪一项录错了
②操作前,提醒防错
1)详尽的说明文字,突出显示
2)当结果不可逆时,询问用户让其知道操作的后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提示程度
3)选项比输入更简单,并提供默认选项
③操作中,实时感知
1)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视觉化呈现,并及时回馈
2)适当限制用户的某些交互操作
④操作后,及时反馈&友好引导
1)错误发生时,及时反馈错误并提供纠错帮助
2)允许用户犯错,并支持操作可逆
例:还原出厂设置、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