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泰號”商号,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
由于关帝庙前的码头热闹非凡,由长江、汉水、唐河逆流而上泊来的货物琳琅满目,往来船只千帆竞扬,桅杆如林,卸货分类,再由马帮转发北方各地。码头通宵达旦,熙攘鼎沸,所营商品中药材为大宗,月销售达十余万斤。
如此之众的人流来自大江南北且风餐露宿,加之强体力劳动和长途跋涉的人们必然引发疾病和伤痛,精明的山、陕二省商人早就看上了这一商机。
早在十五世纪中期,就有陕西一名叫李文亭的商人在赊旗镇关帝庙街投资开办了一中药店。
陕西人在全国的生意多以“永”字号开头,称为“永”字联号。领东掌柜李文亭就把药店取名叫“西永泰號”。
相传赊旗镇当时有陕西38家“永”字号联号生意,陕西商人从赊旗镇回陕西老家一路都有生意,不饮别人水,不吃别店饭。
“西永泰號”坐落在关帝庙路北稍靠东边,有门面三间,后边有库房十余间,店员十余人,月经销中药材八千余斤。
开业时门两边贴大红对联,上联:东阿胶西茴香南星座北沙参八方良药;下联:春芙蓉夏芍药秋海棠冬虫草四季异香。并燃放万头礼炮,以贺开业大吉。
西永泰号的生意之所以能由小到大,主要是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等地收购冬虫夏草、甘草、手参、党参等名贵药材、经西永泰号销往南方各地,再由南方收购本地所产药材销往北方各地。
这些为人治病所必备的中药材均为各地所急需,为此西永泰號的生意十分火爆。
经营的主要特点有:1、质量。在原料的购买上为求购名贵药材,不惜重金从上海、天津、广东等口岸、沿海城市直接进货。
为了购进地道药材,不惧艰险,跋山涉水,从云、贵、川、甘、宁、青乃至西藏购置。还有从南阳、禹州、亳州就近收购。
在其进货方法上,一是掌柜带银两亲自到产地采购,对所购药材严格挑选,防止购进假药、伪药;二是派懂行的店员到外地行(栈)联系,或付款订货或货到付款。
2、柜台献方。进入清代后期,中药店逐渐多起来,药店间竞争也明显激烈。
为讨好拉拢顾客,全镇内的药店除用其他竞争手段外,还相继推出了柜台献方、良方的办法。
如治吐血方、牙痛方、小儿尿床方、缺奶方等。
然而这个献方,却经常起到济时救世之功,令百姓于水火之中看到生命的希望,从而进入地方志,传之万代。
那么,柜台献方具体都有哪些神功呢?且看下回书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