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课件以及重点知识,在育儿学习这件事只要我们想着去学习去改变就不晚,虽然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限,又在自己规划时间上没有控制好,我总是感觉时间的不够用,不过能跟着优秀的人学习,我觉得也是一种突破。张老师讲如今教育已经不同往昔,一味的靠孩子自己和课本知识已经成为过去式,孩子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模式无法自拔,家长没有及时有效干预,就会导致一步步跟不上,所以咱们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突破口,一个点的成功会带动更多的成功,所以咱们家长要帮助孩子成功,而不是孩子做不到的时候不断的指责,发脾气,❤核心法则:成功是成功之母!家长在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是需要思考的❓思考:自己家孩子的突破口在哪里?在哪些方面有优势?给大家举个例子:好动:坐不住→热爱运动吗?玩游戏:游戏玩得好→思维转得快?这才是我们家长们帮助孩子找到优势的正确逻辑哈!孩子哪里做的都不好,家长们就要不遗余力的帮助孩子成功在学习上做帮助孩子成功的第一人❗❗❗对于“成功”,家长们一定要再思考一下,我们要的“成功”,是家长们嘴中孩子的成功,还是孩子内心感受到的成功呢?那毋庸置疑,肯定是孩子自己内心感受到的成功,才是我们追求的成功,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不只是要靠孩子,还需要家长们的干预,所以我们一直说要找突破口,最大的突破口根源在哪里:是孩子自身感受到了来自学习本身的愉悦感,胜任感和成功感,三大主科成绩的提高是推动孩子进步的前提,六大能力的提升是让孩子拥有稳定好成绩的根本,永远不要指望孩子可以学一遍就能记得住学得好考高分,学霸都是会高效率重复的孩子!✨我们想让孩子在良性循环里自行运转,就一定要给到孩子良性循环的闭环式学习方法。❤核心方法:四遍学习小循环➕四个周期大循环,每天一遍学习小循环,每一学期一遍大循环,学习思路参考下图
注意:以前只听课写作业的孩子们首次进入四遍学习小循环,一定需要时间过渡,咱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去调整,适应新的模式,家长们要多一些耐心,很多孩子都卡在预习这里了对不对,不预习→上课跟不上→听不懂→容易走神→更听不懂→上课更跟不上→知识不消化→写作业困难→作业越难越慢→没有时间预习→上课更跟不上,最终孩子一直在错误的学习模式中无限循环……
1️⃣预习 目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而不是解决问题
上课前通过预习发现6个问题,然后带着6个问题去听课,预习是不需要做到多细致的,但是不能没有,五分钟十分钟就足够。但是就是这五分钟十分钟,就会让孩子第二天的课上45分钟全部成为有效时间,这相当于比别人多学了一遍,上课前一天晚上不睡觉都要完成。只有预习了,才有第二遍学习的机会,所以,预习真的是可以大大节省孩子的时间的,他是通过对上课时间的高效利用来节约时间的,预习语文的一般步骤是:首先通读课文、注释以及习题,划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其次,查工具书,即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小学1-3年级这么预习就够了,到了五六年级,再加上归纳文章中心和段意,到了初高中加上人物特征、表现手法,最后尝试做一下课后练习就可以了。
数学的预习第一步一定是扫除绊脚石,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然后才是理解定理、定律、公式这些内容。最后,一定要尝试做课后练习。
英语的预习就是三个字【背单词】,预习把下节课的单词先背一遍,英语和语文一样,都是语言类的学科,一定要搞字词
所以每天晚上孩子预习单词就三个字“英译汉”,他能对照课本后面的单词表把英语的单词和汉语意思对应上就足够了。
2️⃣上课参考【专注力时长】6--10岁 20分钟 10岁以上 25分钟 12岁以上 30分钟
上课不是每一秒都需要高度注意力,成年人也做不到。而是能做到当老师讲到复习不懂的地方马上集中精力,这就是学霸的策略。永远知道老师的节奏在哪,因为提前看过“地图”,脑袋里有“指南针”‼孩子课堂不提问的原因:因为他没听懂,不知道如何提问,提问多了还怕同学笑话,一堂课对他来说都是问题,知识是一锅粥的状态,无从下手。所有的问题对孩子来说都是问题,在课上解决了4个问题,通过上课没解决的2个问题下课再去问,课后要思考的是:✨听懂几个问题?✨没听懂几个问题?✨追着老师问几个问题?如何高效复习❤框架复述法❤应用时间:写作业之前例:妈妈收拾房间,收拾完后心里有清楚的位置摆放概念,那肯定在后面找东西的时候会更快,孩子的知识框架一旦搭建好,找到知识的可能性才大。孩子的知识框架就是课本,课本才是源头,对着当天所学的知识框架使劲想,使劲回忆,让记忆在海马体里刻的痕迹更深刻,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每一个学习步骤。
4️⃣作业 先复习后作业,复习完今天的重难点再去作业,比直接抓起作业直接写,不会了就问,不会了就查,写错了再改,效率高太多了,至少节约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没有预习就没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衔接课上学习和课上作业,考前突破的衔接点,
✨高效作业五步法 通过 "准备工作→整理顺序→精简桌面→先复习后写→"计时器模拟考试时间“让作业的流程可视化管理,让孩子在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对新的习惯有及时的反馈,有反馈才是最好的成就感。
🚀当然了,一开始的时候这些都会有些难,但只要从现在开始,就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成长心态篇 "起跑赢不一定全程赢,开头输未必最终输。"—— 教育的本质不是短跑冲刺,而是终身成长。试着和孩子聊聊 "如果暂时落后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用成长型思维代替输赢焦虑。 🌱亲子关系篇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日常相处中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表情,都在悄悄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今天不妨用 "孩子眼中的我" 作为家庭讨论话题,共同绘制一份 "亲子画像"。 🛠习惯培养篇 "好习惯如垫脚石,坏习惯似绊脚石。"—— 与其苦口婆心说教,不如和孩子设计一个 "21 天习惯存折"。每坚持整理书包一天,就存一枚 "自律硬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兑换亲子旅行基金,让养成过程充满仪式感。 💪独立意识篇"扶着走永远学不会奔跑。"—— 周末可以尝试 "家庭任务盲盒":让孩子随机抽取采购清单、路线规划等任务卡,家长只提供有限帮助。完成后用 "成就勋章墙" 记录成长里程碑。 🎨兴趣引导篇"有兴趣的学习是享受,无兴趣的学习似受刑。"—— 当孩子对某件事表现出好奇时,别急着用 "现在该做作业了" 打断。可以说 "这个发现很有趣!我们周末一起做个相关小实验怎么样?" 🧠情商培养篇 "成功 = 1% 智商 + 99% 情商。"—— 晚餐时间不妨玩 "情绪猜猜看" 游戏:描述今天遇到的某个场景,让孩子猜测人物可能的情绪,并讨论如何应对。在轻松互动中提升共情力。
我们一直说要找突破口,帮助孩子进入良性循环,最大的突破口根源就是:孩子自身感受到了来自学习本身的愉悦感,胜任感和成功感,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感受到这些呢?张校长在昨晚直播课中讲到了,让学习行为自然发生,让好的结果自然到来。帮助孩子感受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感,从而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系统的良性循环,张校长的六大能力,分别是:内驱力、专注力、理解力、记忆力、归纳力、有余力。
其实这个到最后的听课就是张老师的课程售卖,但是上面的老师的讲的方法也够我们家去践行一段时间了,这些都是培养好习惯鹅养成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我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只有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