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镇,原中关乡。2016年11月,撤乡,设镇。南岳中学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学校,它的多重身份使它的价值地位非同寻常。它是“储氏宗祠”所在地,也是“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旧址”。
南岳中学,原“安徽省私立南岳中学”,创建于1939年。1939年元月,国民党县政府正式在衙前挂牌,时任安徽省建设厅厅长的储应时倡议,“目前国民抗日危急关头,财力紧张,无力办国立中学,应放宽办学标准,召地方有财力的储氏四德堂创办县级私立完全中学”,此倡议得到政府部门的同意。经由中共秘密党员留学归国志士储醉醒一起筹备协调,用储氏祠堂做校舍,将祠堂田租收入用作办学经费,县政府免征公堂田产赋税。同年农历8月,“安徽省私立南岳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并秘密成立了中共南岳中学党小组。一期招收学生180名,设初中三个班,一律授新式教育,增设军事、文艺科目。安徽省私立南岳中学为岳西县第一所初中,开县中等教育之先河。1939-1947年间,学校已发展成为初中、高中等12个班级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600余人。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解放战争的开始,南岳中学几经变迁。先移安庆,后移三桥,再迁回岳西。
至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将南岳中学更名为“岳西公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野军政大学皖西分校”,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鄂豫皖军事政治大学皖西分校”。
南岳中学、岳西公学、华正中学并入军校,开设全日制文化、军事课程。1948年改为“中原军政大学”,刘伯承兼任校长。同年2月,刘邓大军战略大转移,撤出大别山外围作战。鄂豫皖军事政治大学皖西分校随部队北迁,并入“河南鄂豫陕军政大学”。又随军渡江南下,解放大西南后,并入“重庆二野军事政治大学”。
解放初,南岳中学并入岳西县联合中学(现岳西中学前身)。1950年,在南岳中学旧址上重建湖响小学。1966-1968年,又在此增办中关农中,1969年2月改为中关初级中学,1997年5月恢复南岳中学校名。1992年9月、2004年9月,原京竹初中、沙村初中先后并入南岳中学。2005年9月,原中关乡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将其更名为“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现南岳中学成为中关中心学校初中部。
南岳中学位于县道094旁边,距县城约10公里。大门前有一牌坊,是新的,后据祠内“坊记”了解,于2017年在宗祠原前幢大门遗址新建此牌坊。经校门卫许可,进入校园,来到校园正后方的“储氏宗祠”。
储氏宗祠整体不完全对称。青砖黑瓦马头墙,徽派建筑风格。正面开三门,中为正大门。石门框,石门墩,门墩上置门鼓石。上有匾,阳刻黑体正楷“储氏宗祠”。
三进两天井,中堂前厢房设有“校长室”“新华社随军记者站”。中堂有两对圆木柱,石鼓形柱础。前柱上部雕刻龙爪松纹下有人物,细致逼真,工艺精美。堂后设屏门,上匾书“四德堂”。四德堂始建于清咸丰三年,民国廿四年在祠内创办安徽省私立南岳中学。民国三十六年,刘邓大军在此建立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堂两后壁嵌有碑刻:“各股捐名暨现置祠产”,“叔鎰公支下”,“光谅一百五十两”,“艳庭三两五钱”等等,末后有“…田业一契坐落湖响凤形计种二担……”等等,“湖响”是中关旧时的俗名。据此初步理解,碑刻刻记的是祠堂田租收支及田产租赁等情况。落款时间“皇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已嘉平月,榖旦储氏四德堂立”。同治八年,即1869年;嘉平月,指农历12月;1869年即己已年,而今年2025乙已年,同为蛇年。从中可见,储氏的传承规序早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