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
这个月材料采购帐单明日到期付款,帐单金额1.5万。不由诧异,居然比上个月多了五千左右。看着置物架上堆满的材料,不由心塞。虽然今后都能用到,但库存成本难道不是成本吗?现金流这么紧缩,真是多年的经济学喂了狗。
狠狠反省后,决定这个月进货成本控制在二千左右,除了必须买的材料,主打有什么做什么,没有不好看的品,只有不好看的设计。
今天严格控制自己看直播选品的欲望,干脆刷刷关注的几个大博主写的文章。
结果读到心理学博主的这篇:深夜效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做出一些让自己第二天后悔不已的决定。比如,大半夜刷着购物软件,冲动之下买下一堆可能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又或者在深夜和恋人吵架后,一气之下就提出分手。为什么在夜晚,我们似乎更容易被情绪牵着走,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心理学现象 —— 深夜效应。
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说过:人们在深夜时分可能会因为缺乏外界的刺激而更加专注于内在的感受,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之中,从而导致情绪的波动。
深夜效应,就是在夜晚尤其是深夜时段,人们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模式会发生一些特殊变化,往往更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做出一些在白天看来不那么明智的决策。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白天,我们能够较为理性地思考问题,权衡利弊。但到了晚上,特别是过了 11 点之后,大脑好像变得不那么 “清醒”,一些原本能克制的想法和冲动,此时却变得难以抑制。像是白天还在坚定地执行减肥计划,到了深夜,却可能因为饥饿感和孤独感,点了一份高热量的外卖。这种在深夜出现的行为和决策的变化,就是深夜效应的直观体现。
醍醐灌顶。看了一下自己的采购清单,百分之九十都是深夜采购的。
不得不说读书改变命运。苦笑之余也很庆幸,这个月的现金流稳了。不,是今后半年的现金流和利润率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