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明心1413  IP属地: 青海
0.601字数 1,264阅读 65

原文: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感悟:

鲁迅先生将《红楼梦》定义为“清之人情小说”,并且论述小说的主题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一章,从“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说起,将要夺取天下并加以管理,我看是办不到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神器,不可以夺取,不可以把持和操控,抢夺必败,执有也会失去。如果把天下或者神器看作传国玉玺,这样的话,如何为之?如何持之?三国时期,传国玉玺到了孙坚手里,决定将玉玺占为己有,计划返回江东,以此为资本,自立为帝,成就霸业。返回途中,被刘表部下黄祖设计杀害。他的儿子孙权更务实,拿玉玺向袁术换取兵马。孙权懂得“执者失之”的道理。握不住的沙子不如扬了它。

我们再探讨一下为什么“为”不了,“执”不了。古语有云:“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说起,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众说纷纭,悠悠众口,你所为的事,即使成功,也是毁誉参半。你所执的东西,如果贵重,你又怎么保证不被别人巧取。《红楼梦》里石呆子手里的20把古扇子,被贾赦觊觎。贾赦强买不成,贾雨村便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抄没扇子献给贾赦,导致石呆子家破人亡、生死不明。

回过头来说,你决定做一件事,这件事还是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的,假定你振臂一呼,世人的反应如何?世人有的行动,有的跟随;有的夸赞(嘘暖),有的嘲讽(吹寒);有的强健(强力支持),有的羸弱(弱弱回应);有的来毁坏,有的去建设。千人千面,千情千态,千头万绪,你有统一起来的勇气、魄力与能力。魄力与霸气莫过于始皇帝,夷平六国,一统天下,想要建万世之基业,国祚十四年,休矣!做成一件事很难。一旦做成,真的别诋毁,给人以掌声!

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的欲望、过度的追求、沉溺的享受。圣人懂得“去甚去奢去泰”,他们做事有分寸,知道适可而止,不会过分追求,也不会奢侈浪费,更不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何止天下与神器,万事万情,不也是这样吗?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是“天下神器”思想的典型体现。楚庄王试图通过武力夺取天下权力,但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回应,强调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在于德政而非武力。

综上所述,“天下神器”是老子哲学中关于国家权力和治理的重要概念,强调其神圣性、自然性和不可强行控制的特性,对后世治理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人点赞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简书APP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
明心1413  心安之处
总资产770共写了50.0W字获得2,360个赞共386个粉丝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
    酷Aaron阅读 146评论 0 0
  •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
    缕缕芳香阅读 1,276评论 4 38
  • 一、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旭日老师阅读 823评论 0 5
  •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
    修心筑本阅读 191评论 0 1
  •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风同学阅读 1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