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的状态是心太满。 1.装满了工作 工作是很多东西的来源:金钱、自我价值、社会地位这、安全感……人不一定可靠,但工作给人的回报是确定的,有付...
人总是渴望成长,但成长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抛弃旧自我,更新成新自我。 人的一生都在向着自己理想的样子,修改或优化原本的出厂设置。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
你不变,你也要求别人不变,这是不切实际的。 你不变,却要求他人改变,这是不切实际的。 你变,你也要求别人改变,这同样是不切实际的。 你变,是为了...
老子的静观,虚观,就是庄子的镜观。这是一种无为观察,是一种玄同认知,也是辩证认知。 心如镜子一般的镜式认知,不同于常规的认知模式。 一、认知路径...
争辩的一个原因在于心不虚,执着于某种观念。 虚作为哲学的概念,是个褒义词,这是否来自老子对日常所用贬义的辩证思维?世人所求之满、盈,多、有,老子...
欲是人性,它是生命的原动力,不能否定。但为什么还要无欲?这里说的是无贪欲。 1. 区分“自然欲求”与“人为贪欲” 自然欲求:如吃饭、睡眠、安...
一、“无为”的理解 常人以“有”为核心,道家以“无”为核心。 “为”是抽象的泛动词(做、行),概括了很多其他具体动词:争,执,言、语、知、识、学...
多数争辩的本质是自尊心的较量。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争辩?为什么有些人自尊心强?从影响自尊心的因素,去改善争辩也许是个方法。 一、影响自尊的因素 ...
在修行的路上,你一定会遇到一些阻碍:自己的惯性;他人的偏见。 面对他人的质疑、评判,不要和人争辩。 1.你修行的目标本来就是消除分别心,你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