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邓锦芸晨间杂记
很长时间没有码字了,我愚昧至极,心安理得。我想我每天都早起读书了,吟诵了,功力不断见长,何等快意。
昨晚,赴宴了一个高端聚会,席间高人赠书环节,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我说他是高人,一是官职高,二是学问高,三是修行高。曾经,我受高人影响,日日在朋友圈里码字,那段时间,自己都觉得笔下经常生花。喜悦在心。然过不了多久,我的热乎劲就慢慢减退,最后竟然一字不写。这一停笔,就是三年。多少美丽的故事,多少深刻的人生体会都烟云般飘散了,无影无踪。没有文字记录的日子,一切都成了虚空。悔恨在心,无可挽回。
席间,高人把自己写的书送到我的手心,一位高级官员,文字里没有一点官腔,读来清新悦人。
你说他的文字有多么高深,有多么曼妙绝伦,似乎都没有,平平淡淡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我觉得自己完全有这样的文字能力。可是,我记了么?没有?时间在延续,文字在增加,精美的书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也有这样的能力写,可我的书在何方?
昨晚是一个悔过自新的日子,写起来吧!不管好还是劣,写出来再说。
当然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找到平衡点最为重要。今天早上,我把读书的时间进行了压缩,少读一点。留一点精力静静地写自己的内心。在静静地写的过程中,思考有了深度,文字有了活力,在手机上打字也越来越流畅。这是写作带来的愉悦!
其实,我在写下以上的口水之文时,突然冒出要记下这几天的喜悦的念头。
九月初,我才开始摸古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痛苦煎熬,我似乎找到了抚琴的味道,于是好为人师的自己,竟然不自量力要教我的书友们弹古琴。我这种三脚猫的功夫敢教,这实在让人咋舌,最可怕的是,那大胆的学友竟然敢在我面前学古琴。因为自己功夫不深,所以教人的虔诚是饱满的。学友们的进步让我无比振奋。看来,这件不自量力的事可以一直做下去。当然,码字写文不可断。默默把自己的心愿深深放在心里,让天地的能量为我加持。
2025年1月20日郑丽玲晨读随笔
邓老师今天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我称之为汪老师。这又是一个有有趣灵魂的人,他每天早起四件事:看书,抚琴,拍照,写文。已出了8本书了。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做到了艺术化的工作,艺术化的生活。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真喜欢这样热爱生活的人。
2025年1月20日随笔王苹
今天早上默默跟着师友们听书,因为在外面,会影响室友,就连发声都不敢。让我特别感动的是邓老师的高度耐心,不厌其烦的训练《清平乐》,达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是要把这群学友雕刻成琭琭如玉般人。当然像赵老师、欧老师、罗老师、谢老师等本已是晶莹的玉石,还在不断精进,令我等平凡之人叹为观止。想到庄子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2025年1月20日曾瑞云随笔
今日晨读邓老师分享汪立夏厅长每日晨起三件事读书、抚琴、拍照。写出第八辑作品。
感动他能在繁忙工作之余的坚持做好这三件事,令人佩服。
更感激邓老师带着我们三年来坚持5点10分晨读又有众书友陪伴,我们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像汪厅一样做到,不求名闻遐迩,只求点点滴滴记录,警醒自己,提高自身,从小我做好营造好一个个小家的氛围如涟漪一般再影响周边,让社会更多的喜爱读书,传播传统文化之人。
2025年1月20日罗辉晨记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晨闻立夏厅长日日坚持写作、抚琴、摄影。心中感叹:自律即自由。虽小事,虽微行,然而,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故高而不危,是以长守贵也。
孟子说,彼亦人也,我亦人也。见贤当思齐,欲作九层台,日日当奋箕。红尘同其尘,心安马奋蹄。
人生不可不学,学不可不思,思不可不行,行不可不悟,定静安虑的功夫,就在日用平常里,却需要时时警醒。
此时晨光大亮,排遣几个文字,准备几份早点,拨弄几下琴弦,曼声长吟几句,快哉,快哉!
2025年1月20日欧阳倩晨记
昨天我重新整理了书友们的日记在简书上发布。感谢互联网时代让我们的日记记录更为便捷。阅读书友们的日记,我非常震撼。书友们的日记都写得非常精彩,或写读书启发,或书生活感悟,一篇篇真情实感的日记,动人心弦。看了一下数字统计,没想到一个早上书友们就写了6700多字。
今天早上邓老师又分享了和汪厅的聚会心得。汪厅每日6点起床读书、抚琴、摄影,每日记录所思所想,竟已出版个人专著8本。这个数字震撼了邓老师,也震撼了屏幕前的我。是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力量令人震撼。
我不禁想到“影响力”这个词,正如我先前在一篇日记中所提到的——影响力是做出来的。理论说得再高不行动,那就是空想。默默行动,敏以行之,那才是真正的实干家!
2025年1月20日陈风雨晨读《五人墓碑记》随笔
邓老师开始带读《五人墓碑记》,先介绍了张作者张浦,张浦,江苏太仓人。三十九岁去世,英年早逝。邓老师先讲解这两段文章的意思,介绍张浦写这个文章的背景。今天先读了两段,我跟随老师们一起听邓老师讲解,然后邓老师让读得好的老师们一个一个展示读,然后邓老师给大家纠正读错的字音,还有断句。然后就到了写随笔的环节,我就开始写小随笔了。好紧张,急急忙忙就写了这些。写的时候我边写边想邓老师讲汪立夏厅长每天坚持写随笔的事情,我也要坚持写下去。
2025年1月20日 徐新云晨记:
这几天因为感冒,嗓子又哑了。头痛,喉咙痛,身上痛,想着要读《古文观止》,还是起床了。先生也被我吵醒了,心疼地让我再睡会儿,但我还是起床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书友们在一起读书,学吟诵,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说来也奇怪,只要我做到书桌前,听着大家的读书声,哪怕我自己不读,我也不会因为感冒而精神不佳,晨起读书就是给了我非常大的精神元气,真正体会了“书犹药也”。
邓老师分享的一位新朋友:汪立夏先生,惊叹于他每天的坚持。功夫总是在细水长流中,在滴水穿石中见长。
昨天我又下载了“简书”,翻看历史,也惊讶与自己曾经的坚持,450篇简书,想想当初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再回想当初,每天晚上码字,啰啰嗦嗦的记录了一天当中的琐碎和孩子们的成长,真的很有意义。希望在晓窗书会里,在邓老师和学友们的共同监督中,我能重拾笔记,重拾信心,继续再见书中记录自己的读书随笔。
2025年1月20日石平萍晨读随笔
今晨读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前两段,作者张溥,第一次知道这个人(自愧读书太少),张溥博学广才,学习方式很特别,抄书,但抄完一遍就烧掉,烧完再抄,连续七遍为止,功底深厚扎实。可惜由于抨击政治而多次遭到迫害,去世时还不到四十岁,又是英年早逝!
《五人墓碑记》,顾名思义,把五个人葬在一起的碑文,这五个人是在周顺昌被捕时,激于义愤而被杀,然后被葬于魏忠贤生祠的旧址,并墓前立碑,表彰其事。很多富贵和得意之人,都会因病去世,死后默默无闻,更别说野草无闻者,唯独这五个人死后声名如日中天,什么原因呢?
时间原因,读了前两段,突然发现自己对于明朝的历史了解得少之又少,除了几个有名的人,其他的都不太清楚,那套《明朝那些事儿》置于书架好几年了,还没拆封,这个春节就补它吧。
读书也需要机缘,这几年不断地买书,买书的速度远远超过看书,很多书买回来也不拆封,直接上架,有的书是迫不及待地买来就一气读完,而有的书是等了我几年才用到。好书不错过,不知道在哪个节点,但终究都会读的。
2025年1月20池磊晨读随笔
晨曦,悄悄进入会议室,旁听数分钟,心中大喜!
早知有这个平台,但没有坚持下来。这半年,工作的压力,孩子的厌学情绪搞得我疲惫不堪。邓老师的诵读,内心澎湃不已。读书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梦虽遥,追则能圆。新的一年,整理好心情,追随着邓老师踏上美好的人生之旅!
2025年1月20日徐洁学习随笔
两千多年前,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两千年后的二十世纪我的老乡、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今早所学《五人墓碑记》正是这一鲜明例证。五人者,皆激于义而死之平民者也,文中以“皦皦”二字以赞之,以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之湮没作对比,强调五人为义而亡受人敬仰。
《五人墓碑记》是篇极富争议之文,所争者议者之立场我们可忽略不计。但,生命到底是什么?如何做才是真正让此生不虚此行?何为苟活?何为义死?这些真的是让人伤脑的问题。大道至简,和平年代活出自我,锦上添花即可;特殊时期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以社稷民生为重,不可辞也。
2025年1月20日晨 程秀珍随笔
昨天晚饭后,稍觉肚子撑胀,于是信步于小区附近公园。现下是寒冬腊月,虽无彻骨寒风,但也冻人。公园寂静似无人,心中微感寒栗。我没有止步,继续前行。忽闻不远处传来少年的爽朗的笑声,给这萧瑟的冬日平添了几分生气。我闻声寻道,只见五位少年在木亭内玩闹嬉戏。木亭高约两米有余,不足三平方。昏暗的灯光中隐约可见他们攀附于木亭之内外,。有的攀于亭外,双手抓住亭内的栏杆,双脚蹬于木亭水泥之台,躬身撅腚;有的吊于木亭之内,双手抓紧木亭上装饰的栏条,双脚悬于空,偶尔悠悠荡荡;有的双腿劈开,叉于木亭内座椅之上……我静静地待了一分钟左右,悄然离开。回家路上,我在担心那小木亭何以堪其重,而为五位少年堪其忧。
2025年1月20日晨张虹霞随笔
2025年1月20日赖东伟晨记
邓老师反复讲要练习,读书要达到遍数,确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必须花时间把基本功练扎实,才能有之后的精进提高。
2025年1月20日胡桂芳晨记
早起迟到了十分钟,进群就听到大家在吟诵李白的《清平乐》发声练习打嘟嘟。已成为一种习惯。整首诗连着读,觉得十分安静,每天一边弹琴一边吟诵,有时候改成打嘟嘟的形式用让自己的气息更加的匀畅。我也再次去解读了李白的这首诗。解读文本理解基础上再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才更容易带入诗中去。诗中所写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斗百草、舞霓裳的画面。作者李白是讽刺唐玄宗因沉迷于享乐而忽视国家大事的行为。在吟诵当中把这个画面扩大化。他们为了斗得君王的快乐,挖空心思。玩斗百草。赌注金银珠宝满斗的。作者是对唐朝这一现象的批判讽刺不满。写诗还原了当时的生活。琴声,吟唱,齐学,静定多美好的学习氛围,珍惜最美生活时光。
汪立夏老师每天早起做三件事看书抚琴拍照,多优雅。拍照构图很漂亮。同事喜欢拍照,常邀请我小区逛逛,把美景拍下来,在她影响下自己拍照水平也进步不少。
学习古文观止第二篇《无人墓碑记》
张溥(pǔ)出身官宦门第,惟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自己的著作也题名为《七录斋集》。《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
被人下毒而死,时年40.千里内外皆会哭,私谥曰“仁学先生”。
关安玲2025年1月20日清晨随笔
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先生说过: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儿。这么多年来,他晨起三件事,扶琴、读书、拍照,自邓老师认识他后,已出版《博约微语》八辑,书中文章或长或短,或附有他随手拍的图片,感觉亲切清新。汪先生这几年扶琴,只弹五支曲子。这是一件多么枯燥的事情,然而,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就有成果。
回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么多年来,读书、吟诵,总喜欢收藏,然而几乎没有下功夫拿下过一两篇,真是汗颜呐。
一切都不晚,从现在开始,学练《清平乐》,写札记。
2025年1月21日晨读随笔
最近晨读,5点的闹钟取消,一则爱人睡眠不好,二则自己有惰性。因此前面邓老师教大家练声没能参加练习。今日早醒,进入会议,还在练李白的清平乐。邓老师说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确实,不管是《中庸》还是《大学》的第一章国子监吟诵我都比其他章节熟悉,因为花得时间多。我就是蜗牛学东西慢,很适合呆在这群。
跟着邓老师学习,可谓是修身养性。不仅学吟诵,读古书,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如何和睦家庭。
邓老师点子多,这不又让练习写作,写吧!也许写着写着就写好了呢!
2025年1月20日郭鸣凤随笔
昨天刷视频的时候,刷到了一则上海闵行区一家三口跳楼事件,原因就是因为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其实孩子考的还不错。好像有95分,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家长竟然不满意。
这位妈妈居然痛斥这个孩子,觉得他考的不好,孩子才五年级呀,人生还有很多改变的机会,为什么母亲要这样的失控呢?我真的是难以想象。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4年级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语文才考了53分,不及格呀。当时爸爸听到了,也只是斥责了我一下,骂了我一下。其实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想想,那一次的不及格也不影响我走上教师岗位。也不影响我快乐的生活。
母亲和孩子相继跳楼,可是等他的爸爸回来的时候,爸爸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也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于是也往楼下跳,跳下去了。就这样,一家三口因为一张期末考试的试卷而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最近这些年一直在读经典书籍,其实越读我越觉得人的生活有很多方面,为什么一定要去纠结一些你看见的一面呢?其实还有很多面我们没有看到,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想想我们的圣贤经历了多大的苦难,可他依然坚强的活着,活着,活着。其实,人只有活着才能看见希望,哪怕在生活的底层,活着才能看见希望。
今天早上,邓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叫汪立夏厅长,他的一些这个出书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其实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是有他有异于常人所不及的地方。
汪厅长,虽然他的写作水平不怎么样,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每一天的坚持去做,在繁忙的工作当中依然坚持自我,依然坚持写作,依然坚持内心的追求。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只要你我迈出第一步勇气,坚持,再坚持,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2025年1月20日杨利清晨杂记
此刻思绪如泉,无一中心可呈。是谁把我们的灵感激发?邓老师也。
邓老师介绍汪厅时说,他从未学过摄影,只是每日拍。可当我看到那只白鹤时,我挺震惊的。但令我更为震撼的是“日日行,日日新。”
我们班熊同学,大概是半年前的某天傍晚,我收到了他的第一个读课文视频,很短,几十秒,读了一首诗。从那天起,每天傍晚五六点钟,我必定能够收到这样的视频。我很为此高兴,于是我在班上郑重其事地表扬,鼓励他抄写。
孩子很听老师的话,打那以后,朗读视频加抄写,每日不落。
每天傍晚,发给我以后,总会跟上一句“杨老师,可以吗?”起初,我还被逗乐,“可以!当然可以!”美滋滋地回复到。我常跟朋友打趣,这是我的“熊可以”同学。现在,这简短的视频加三十字左右的简短抄写,成了一份温暖的问候。也成了我观察孩子的一个窗口,“今天的字比昨天的好,有进步!”“今天的字歪歪扭扭的,我不太认识!你可以重新抄写一遍吗?”“哇!你怎么写出这么好看的字了!”“今天的字太丑了吧!”……
“可以同学”凭借着这骨子“日日行”力量,期末取得了40分以上的好成绩。说实话,是三年级以后第一次拿到40分以上。我们全班同学都一定超开心!
每日行,确实是很难的。但是,很有力量!希望自己可以做更好。
2025年1月20日周文眉随笔
今天邓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领导,长期坚持写作,真是十分难得。有幸看到他的一篇文章,引起我的共鸣。文中说,快乐未必轻松,都是心态、内涵、坚守换来的。心态向阳,再苦再累也开心。心态像阴,再美再乐都是苦。最棒的是这句话,快乐是因为从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思考的是自己自觉的。联系自己这一年来的早读,深有同感。身边的人得知我早上5点早读都觉得十分诧异。昨天同学聚会,大家看到我说,文眉,十几年不见越来越美了。我开玩笑地回了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天天吸收天地之精华,比任何护肤品都有效。”她们虽觉得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是并不会去做,因为她们觉得早起太痛苦了,可我却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晚上躺下去睡觉,想想明天又可以早起读书充电,心里是满满的开心幸福。越读书,越觉得早上这两个小时真不够。我们从早到晚要做的事情又多又杂,但是如果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会觉得累,反而十分的欣喜。我想到儿子的专业和将来工作的事情。我老公经常会跟他规划,希望我儿子将来能像他一样,当一个公务员或体制内工作人员,但是我就主张一个理念,我跟儿子说:“希望将来你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坚持的做下去,那你会是一个幸福的人。”我觉得一个人的选择十分重要,当你的爱好跟现实冲突时,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我希望我们选择的是自己心中所爱的,不然将来后悔的几率挺大的。但如果我们因为现实原因已经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如果有力量和勇气去改变,那就去改变,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我们要我们要改变心态,寻找我们所做的事业中,让自己关欢心的点,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我们一点一点收集欢心,让自己当下做的这件事情变成喜欢的事,然后坚持下去,也许我们就能找到初心了。
2025年1月20日元实晨记
🌷今天,听邓老师讲述汪厅长数年如一日撰写日记,抚琴,摄影,心里很是钦佩。
🌷身为官员,平日里公务繁重,可他却能坚持每日做这几件事,这份长久的坚持、强大的定力,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好榜样。
🌷在欧阳老师的提议下,邓老师雷厉风行,说做就做,迅速发起了这件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一次伟大的征程,都源自迈出的第一步;每一项宏伟的成就,都离不开点滴的积累。坚持写日记,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通过记录平凡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能促进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自我审视,长此以往,我们的思维会更加敏锐,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再而日记也是我们生活的珍贵记录,是人生的的宝贵财富。
🌷从现在开始,我也要迈出自我提升的第一步,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日积月累中遇见那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
2025年1月20日高凤斌晨读随笔
大寒听风雪,静候万物生。
大寒,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每每听到这个名词,就会下意识紧一紧衣服,把手缩进衣袖。北方长大的姑娘听到和冬天有关的词语总有一些不适,哪怕是在南方生活这么多年,这种感觉都还镌刻在心间。
今年是个暖冬,真正意义上的暖冬,基本每天都会有意识追着阳光,就这样被冬日的光暖暖地铺上一层,伸出手去拥抱自然,拥抱自己。
之所以会更加从容面对寒冷,可能不仅仅是因为阳光在身上,还因为阳光也在心里,每天早晨起来打开手机听到邓老师的声音,阳光就照进了心田,于是这一天都有温暖相伴,即便在冬季。谢谢邓老师的引领,谢谢老师们的相伴,我一个爱音乐但五音不全的人真的特别感恩。
这几个月,在这样的阳光下,我慢慢关注自己的内心,慢慢去拥抱那个总想快跑的姑娘,慢慢试着去理解她,和她和解,试着不那么关注别人的眼光,试着完成自洽。
昨天一大早,我爬上大觉山,从山顶往下看,云层中群山延绵,树木萧瑟,各种各样的野草在天地之间摇曳。大概我也是其中的一株野草,不为人所知,但却真切感受得到四季轮回,万物有灵。
2025年1月20日 黄小娥晨记
当邓老师讲述汪厅的事迹,令我非常的感动和惭愧,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都那么的热爱生活,热于文字,作为小小的,我怎能不好好学习勤奋呢?
今天早上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好,只是想到为什么大家能够有那么多话说,又可以写那么长的文字,而自己却无从下笔,我反思了下原因。首先是自己读的书还不够,其次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难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乃至观察事物的敏感度不够,触动情感的那根弦没有找到。群里面的老师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阅读完你们的文章,我羡慕不已,叹自愧不如,唯有奋起直追。
今天早上学了古文观止当中的《五人墓碑记》,了解到明朝时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被魏忠贤等阉党逮捕,激起民众的义愤,其中以马杰为代表的五个普通市民为了伸张正义,发动民众,反抗抓捕行动,进行了抗暴斗争,导致魏忠贤等阉党不敢肆意妄为。可事后,这五个义士却遭到了魏忠贤等阉党的迫害,牺牲了。不过,当地民众非常感激他们的义举,将他们合葬在虎丘山塘大堤之上。作者张溥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高度赞扬了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五位义士的英雄事迹,被民众铭记于心,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为他们建立了墓碑,以表彰他们的所作所为,同时也是抨击魏忠贤等人的罪恶。
2025年1月20日李盈妍晨读随笔
每天早晨跟着邓老师快节奏读书,今天早上复习了李白《清平乐》,《孝经》第九章部分,今天开始学习《古文观止•五人墓碑记》。从昨天开始,邓老师布置大家每天早上花十多分钟时间一定要写起来,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困难的,所以一直回避,不敢写,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想起这几天回老家,昨晚陪婆婆聊天,记录一下。93岁婆婆,上月摔了一跤,脊椎骨缝摔裂,还好现在医学发达,做过修补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床练习行走了,年纪大也很要强,让她不要做,偏不干,昨晚吃过晚饭收碗,让她别动,生我气,结果去跟公公发火去了,我过了一会,陪她聊天,我静静听她讲,跟我数落公公怎么怎么,实际上全家人都知道是婆婆的问题,她总想自己怎么对别人,别人也该这样对她。
2025年1月20付玉梅随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可能每个人都会随口说出几句,说出的人中,又有几个人能将它付之于行动呢?当今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多数人也可能只就着那几本教材在向学生进行着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且多年不变,效果可想而知,一群不许读书的教师拼命的教育着自己学生要读书,我觉得这是教育界一种可悲的现状。
曾经的我何尝不是这样,而今我庆幸我能与这么多的书友一起读书。“《诗经》305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论语》20篇,《道德经》五千字”,这些烂熟于胸的话,曾经只存在于文学常识”,从来没有走进过自己的生活里,上学时代记住这些,只是考用来考试的。
读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人引导,需要自己认知,需要人人推崇,需要社会影响。
2025年1月20日谢洪霞晨读随笔
今早,邓老师带我们读《五人墓碑记》。
这篇文章,我是只闻其名,未读其文,所以听的有点懵。不得已,先查资料。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欺压人民,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又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作者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年)写下这篇文章。
后世之人,对此五人的评价,“向死而生,五个普通人的慷慨悲歌”,实在可歌可泣。
曾有人问,如果能穿越,你想回到哪个朝代?有人说,最想回到明朝。可是我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明朝,那是个怎样的朝代?
在明朝最强盛的时期,军力十分强大,重振汉唐雄风。尤其是永乐一朝,经过洪武年间的励精图治,构成了万国来朝的场面,周边众多国度每年都向明朝纳贡称臣。在世界的地位可与当今的美国相媲美,唯一不同的区别是,我们传达的是和平、共享,美国则是以侵略为主。如果能回到这个时代,当然是挺美的。
但是盛极则衰,历来如此。想想秦汉唐宋,明朝也逃不过宿命。到了晚期,明朝的各种问题都出现了,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外族入侵,军力衰退等,几代皇帝的不作为,让一个生机勃勃的明朝进入了黑暗的时期。每每读到这个时期的文字,都不忍卒睹,不明白,坐在皇位的人,竟然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任由国家一分崩离析,呜呼哀哉!
再读这篇文章,不由得为五位义士的慷慨悲歌而激动,而义愤,而感佩。纵是最底层的人们,其死也是重如泰山。
明天再读,从细节中再了解五人的故事,从作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五人之死巨大社会意义 。
2025年1月20日彭海娟晨记
邓老师在读书群介绍了“汪立夏”厅长每日晨起“读写弹”的好习惯。在敬佩之余是无比汗颜。反思自己,最大的惰性就是懒于动笔。无数次的起心动念,无数次的“三天打鱼两天网。”是毅力不足,或信心不够,亦或虚荣心作遂...…
“纸上得来终觉理,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写,才会写。幸好读书会提出每日15分钟练写,倒逼成长,真好!有团队的陪伴,相信能是得更远。7:00早餐,20分钟即出发去营地,聊聊几语,也是践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