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意与强迫自由观 卢梭的公意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东西,简单说,公意有如下三个特点:1.全体参与,不得代表;2.一体适用,人人平等;3.无关票数,旨在符合公共利益。从这三个特点我们...

公意与强迫自由观 卢梭的公意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东西,简单说,公意有如下三个特点:1.全体参与,不得代表;2.一体适用,人人平等;3.无关票数,旨在符合公共利益。从这三个特点我们...
我们现在已经触及到《社会契约论》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公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意志,个体意志总是难以协调、充满冲突,小到生活,大到政治,莫不如此。比方说,跟朋友出门吃饭时...
为什么这一结合会让每一个人“像以往一样自由”?因为这种结合方式,不是让个体服从他人的意志,而是让个体在服从联合体的意志的同时就像是在服从他自己,所以个体就没有失去自由,而是仍...
还是让我先讲完前面的故事。在你的权威受到挑战之后,你可能是这样回复孩子的:“你要搞清楚,是你提出要用IPAD学习恐龙的素描画,所以不是爸爸要用IPAD,而是你自己要用IPAD...
打个比方,你跟孩子说:“你去把IPAD拿过来!”孩子直愣愣地盯着你说:“你不会自己拿吗?”这句简单的对话,展示出的就是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及其断裂。这个时候,作为支配方的你应该作...
导语 前面我们讲到,卢梭认为虚荣心和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两个根源。 虚荣心的产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攀比,以及由攀比而带来的心理落差,以及由心理落差带来的妒忌与羞...
当人类不平等的历史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在卢梭看来,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推翻眼前的这个旧世界,”扫清地面并抛弃一切陈旧的材料,以便重新建造一座美好的大厦。” 让我们来读一读卢梭...
卢梭的这个想法与洛克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洛克肯定私有产权,认为它会把人类带入商业文明,这样的社会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激动人心的伟大壮举,但是它的好处是不再需要我们“抛洒热血或拿生...
将不平等固定下来的私有制 如果说虚荣心还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泛泛比较,那么卢梭认为,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与人的不平等就逐渐被制度给固化下来,进而发展成为支配和服从的不平等关系。...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对这个现象做出了非常精彩的分析,他说: “随着观念和感情的相互推动,精神和心灵的相互作用,人类便日益文明化。...最善于歌舞的人、最美的人、最有...
卢梭认为,随着语言和社会组织简单形式的发展,人性也随之开始发展,起初人具有两种特性:自爱心和自尊心。自爱心关注的是“我们自身的福祉和维持生命的手段”,自尊心“关注的是别人是如...
作为不平等来源的虚荣心 通过以上简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首先,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与以前的社会契约论者特别是霍布斯完全不同。卢梭认为他们只是“把从社会里得来的一些观...
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即自然状态,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交往,孤独的野蛮人游荡在森林中,它甚至还称不上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有局限性、和平而善...
在《忏悔录》中,卢梭这样交代这本书的写作动机: "我无情地驳斥了人间的无聊的谎言,我大胆地把人们因时间和事物的进展而变了样的天性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并把‘人所形成的人’和自然人...
导语 1750年,卢梭38岁,这是他来到巴黎的第六个年头,这个来自于日内瓦小城的青年虽然才华横溢,但却过的并不如意,他做过秘书、乐师、侍从等无聊的职业,尽管与狄德罗这样的启蒙...
休谟这样评价卢梭:“他在整个一生中只是有所感觉,在这方面他的敏感性达到我从未见过任何先例的高度;然而这种敏感性给予他的,还是一种痛苦甚于快乐的尖锐的感觉。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
真诚之父的矛盾与撕裂 在卢梭的身上,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撕裂性。美国学者弗兰克·M·特纳把卢梭称为“真诚之父”,认为他是有史以来以真诚的态度打动读者的第一人。他在《忏悔录...
我特别认同这段文体学的分析。我一直认为在面对极权主义体制时,隐喻和反讽有它的价值,人们可以在心照不宣的哄堂大笑中消解权威的道貌岸然,就像海涅所说的那样,笑声拉开了专制崩溃的序...
伏尔泰的这句话非常的尖酸刻薄,我想对它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我们能够非常鲜明地体会到伏尔泰的写作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讽刺,这是伏尔泰的武器,而卢梭的武器则是雄辩。正如...
“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有助于改善人类的风俗吗?” 卢梭的这段话出自1751年写就的《论艺术与科学》,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当时的第戎学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问题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有...